城市微更新,不同于大拆大建,而是在保持城市肌理的基础上,对已有城市空间进行小范围、小规模的局部改造,以实现空间活化与区域振兴。微更新看似投入少、影响范围小,但对环境的改善却是实质性的,对城市空间进行碎片式的更新、小而美的改造,可以让老社区旧貌换新颜,让城市内涵品质得到提升,让人们更好地在城市“诗意栖居”。
社区1:1复刻了戏剧伽利略的生活,多元化的商业结构和层叠的绿植布置,让每个空间看似独立,实则天然交融,为文艺青年们的艺术狂欢创造纯粹的场域。
进入社区,映入眼帘的就是Piccolo Vicolo咖啡厅。整体保留了建筑的旧貌,斑驳的素色墙面、红砖残垣成为最独特的装饰素材。内部的家具则选择了藤条椅和柚木家具,颇具东南亚夏日情怀,而黄色牛皮座椅和苔藓绿瓷砖的搭配又极具西洋味,再通过老式打字机、缝纫机、放映机等摆件,营造出复古的气息。
沿着咖啡厅旁的楼梯上到二楼是画廊,只保留了古老建筑的基本框架,采用的是木质的地板,依旧是秉承着“以旧修旧”的原则,多样化的艺术展览为社区吸引了不少游客。
Galile Oasis中的剧院,运用了「以破当筑」的手法,打通横竖、左右空间,在保留建筑基本结构的同时,构造出「旧中含新」的独特韵味。区中引入音乐、戏剧和讲座,是将二维审美空间再塑造,艺术以更加立体饱满的姿态呈现在众人面前。
酒店房间内则摒弃了作旧风。19个房间分为4间家庭房和15间标准间,刷白的墙壁和木质家具营造出现代极简主义气息,而室内的现代、明爽和连廊的「颓靡风」交织混搭,别有滋味。
已经建成几年的嘉澜庭如今经常可以看到的是自带折叠桌椅喝茶闲谈的老年人、牵着宠物狗蹦跶撒欢的年轻人、靠在公园座椅上抱着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处理工作的中年人。嘉澜庭今天的面貌既离不开设计者的巧思、街道的“共创机制”,同时也是各类人群自然调和、自然成长的结果。
嘉澜庭最初的设计定位就是“社区广场”,因此整个公园不像城市大型绿地那样具有完全的开放性,反而兼具私密感和生活气。公园外侧有半人高的花坛,左侧移门打开后,从坡道才能够正式步入公园。从外形看,嘉澜庭是一个四周环绕开放式走廊的小广场,包括休息区,展览区和咖啡厅。主广场是在一个18米乘40米的长方形场地上,除了北侧的永嘉路前场空间和南侧的隐蔽服务空间,其他部分都只是一个嵌在密巷中的方形空院。口袋广场似乎处于等待填充的空白状态,留白空间为各种活动举办赋予了更多可能性。
在空间设计之外,嘉澜庭的另一活力来源,是藏在公园深处的“口袋咖啡”。自2020年 6 月公园开放以来,口袋咖啡每月会策划“文创、艺术、生活方式”的主题市集,不仅社区居民愿意来往共处,城市中的年轻人也会因为文创艺术活动慕名而来。
2019年开始名为“沙井古墟新生计划”的微改造项目开始启动,包含了河流整治、景观设计、建筑和室内设计等。其主体项目是对龙津河的一段(约70米)进行示范性的水体整治和景观改造。改造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场域地点(如废墟、老屋、戏台等),通过采用“融合设计”方法,在保持场所特质的基础上,删繁就简、顺势营造,增加整个地区的在地空间吸引力。
针对龙津河的狭窄和污染,采用了低成本的雨污分流方法进行污水治理;同时,在局部地点适当增加水体宽度,还路于河,设计了亲水台阶,可以供人们在水边玩耍,体验河流的原始魅力。
戏台建筑原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建,由于年久失修,逐渐成为一个“无用空间”。改造中从当地收集一些旧木材和青砖,用于室内装饰和地面铺装,恢复了戏台的功能。于是,一个具有历史质感的“融合场景”被创造出来,村民组织以及社区机构可以重新利用戏台从事文化活动。
在戏台附近有一处杂草丛生的建筑废墟,结合了废墟边的公共厕所屋顶,打造空中廊桥系统,包括大台阶、空中栈道、脚手架海报塔等。同时废墟一侧的小空地也被改造成为室外广场,铺上木板,可以让人在此休息或从事小型休闲活动。
六角亭正对面的一栋老屋(一楼是麻将馆,二楼为居住)山墙立面进行了改造,使用黑色穿孔铝板(孔径40毫米),脱离老屋原有山墙建造,试图在已经非常丰富的历史场景中,塑造出新的戏剧化场所特质。另一栋空置老屋立面做了一套加固的钢架系统,并在入口处增加了黑色花纹钢板和透明白色亚克力,延伸进建筑内部,将屏幕、投影、灯光等设备自由安装其中,变成了老屋影像馆。
与“沙井古墟新生计划”同时进行的,还有一场“时光漂流-沙井古墟新生城市现场展”。23位艺术家在沙井的街头巷尾植入壁画和艺术装置,为这座“城中村”注入了创新的活力。
作为发起点,现有菜场部分被完全保留。项目最核心的“修补”有三处:连接市场入口与1、2号楼的台阶广场,连接地面层与2号楼屋顶的交通筒,以及连接2号楼屋顶和3号楼的连桥。开敞的台阶广场层层上行,不仅引导人流进入上层空间,还成为了菜场公共生活的舞台。蓝色钢网空中廊桥以看似简单的结构,轻盈地将两栋旧楼连通,给建筑增添了一抹亮色的同时也与周遭的复古工业氛围浑然一体,成为项目的标志性空间。
老菜场在升级改造过程中没有一味地推翻重建,而是保留了西安平绒厂的原有建筑外立面、结构以及内部空间的颓败基调。三楼的废旧厂房改造成了如今免费开放的艺术展区,这里不定期会举办各式不同主题的展览活动,已经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盛地。
改造过程中,对于现有的菜市场商户,在保留其正常经营状态的下对门店外立面进行优化设计。而新引入的业态则入驻到之前未被开发的厂房二楼、三楼及城墙根的空地。对信义巷则保留了“信义”等文化积淀,将其打造成显著的标识展示在大量的围墙上。
文章来源于GLC创新商业建筑,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做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